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
- 中国对英伟达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对其股价产生哪些显著影响?
- 金融科技技术发展:变革与机遇
- 中国新材料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开启创新未来
- HR经理如何规划下一年的人力资源预算?
- 企业如何才能招聘到高层次人才?
- 如何评估一个猎头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 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增强自身吸引力的策略
- 未来猎头行业的发展趋势
- 分享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案例
咨询热线 400-8325-007
热门标签
- 西安猎头公司 西安有哪些猎头公司 海外人才 西安有哪些猎头企业 西安知名猎头公司 西安十大猎头公司 西安猎头公司排名 储能行业 高端人才 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西安猎头公司哪家好 西安好一点的猎头公司 西安哪家猎头公司好 西安猎头机构 西安猎头公司电话 西安猎头公司收费 西安猎头公司服务 西安专业猎头公司 储能 西安十大猎头公司排名 西安猎头热线 省海外高层次人才 西安猎头公司有哪些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猎头公司 海外高层次人才 西安高端猎头公司 西安的猎头公司 西安猎头公司哪家 西安猎头公司招聘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 西安猎头 西安猎头公司怎么找 西安猎头公司收费标准 西安靠谱猎头公司 高级人才 储能技术 西安优秀猎头公司 高层次人才
西安好的猎头公司告诉你2023医药医疗器械行业趋势变化分析
2023年医保谈判展望:谈判规则可预测性改善,利空影响有望降低。我们认为国家医保目录每年的调整,以及每年两轮且加速集采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我们预测国家采购的平均降幅 将在很大程度上落在2018-21年结果范围内(即国谈降价约50-60%;集采降价约50%)。尽管降价博弈困境依然存在, 但我们认为高谈判成功率(2019-21年约为60-80%)是可复制的,并将视为继续鼓励行业创新发展的信号。除此之外,最近的2022年国家医保更新首次公布了潜在的续约价格调整规则,基本与此前的降幅结果相符。我们认 为这些措施应能缓解市场对政策风险的担忧。
根据医保谈判随在过去的变化,我们预测2023及以后的医保谈判环境将更加稳定和可预测。 2022/23年医保谈判更新时间线: 医保局发布了调整2022年NRDL的计划。除了概述2022年医保局上市的资格 标准(22年6月30日之前批准的药物)外,医保局还发布了议程:7月至8月期间的申请阶段;8月专家评审阶 段;9月至10月的谈判阶段;并在11月获得最终结果。但由于国内近期防疫措施变化,医保局推迟了备受关 注的2022年医保谈判计划,该谈判原定于12月初开始。根据12月6日的公告(链接),2022年医保局何时重 新安排谈判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尽管如此,我们认为2023年的医保谈判的拟议时间表应与之前2022年时间 表一致。
“双通道”机制,弥合“最后一英里”的差距。我们注意到政府已经启动了谈判药品的“双渠道”系统,允许指定 的零售药店供应医保药物以补充医院渠道。我们认为这是对创新药物的又一扶持政策。 罕见病病人群体和儿科药物也受到关注。国家医保局继续扩大其在国谈中的孤儿药覆盖率(2021年国谈为+7 至52)。值得注意的是,渤健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和武田用于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 被纳入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据报道,在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之前,每年的治疗费用为100-200万元人民币。 我们认为这些有利的报销措施将继续推动罕见病市场的发展。
关注医保谈判重点品种:我们注意到医保谈判参与的主要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在“降温”。据报道,一些国内 PD-1赛道的后来者选择不参与2022年医保谈判,例如中国生物制药和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辉瑞和基 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公司认为用小适应症与医保谈判,未来以价换量的空间有限。
相比 较,PD-1龙头企业,如信达生物(1801 HK)、百济神州(BGNE US)和恒瑞,凭借多种主要大适应症进入 到医保谈判中,而在医保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认为主要PD-1企业有望在不断变化的医保谈判环境中争 取到更多施展自身最优策略的空间。因此,我们预计主要的PD-1赛道参与者今年不会开展价格战。除了PD1,我们也在2022年的医保谈判中看到一些类似的决定。我们认为这些新上市的创新药物选择不参与可能是 基于其本身具有优势的竞争力以及医院端有限的放量机会。
集采政策回顾与展望: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集采风险缓解,但仿制药面临的风险尤存。国家医保局副局长在2月份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链接),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加快扩大集采覆盖面的目标,明确 2022年底每个省集采的药品将覆盖至少350个仿制药品种(包括第七批国采在内,已覆盖约290个品种)和5类高值 耗材品种(已覆盖3类品种)。全国范围内截至2022年12月中旬,医保局仅完成了两批的集采(分别针对仿制药和医 疗器械),较前一年有所放缓,可能是由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1年开展四批的集采,其中三次针对仿制药,一 次针对医疗器械)。
我们注意到第七批仿制药集采降价幅度和此前2018-2021年的集采降价一致(平均降价48%,之前为52%-59%的降 价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仿制药集采续约价格竞争仍然激烈,正如22年6月由河南主导的区域集采在22年二季度 (区域续约第2/4次全国集采)平均降价幅度为~40%。这反映出后续仿制药集采续约仍将面临降价压力。
第三批国采降幅较前两批医疗器械集采相比持平(平均降幅约84%,对比前期80%-90%的降幅区间)。但我们留意到 冠脉支架续约价格降幅温和。支架平均中标价提高约22%至人民币774元/个;平均每款产品的合计中标价为人民币818元/个(支架为人民币774元/个,服务费为人民币44元/个),较最高限 价人民币848元/个仅低约4%(支架为人民币798元/个,服务费为人民币50元/个),反映了此次的续约价格降幅,此 次续约规则增加了医院的意向采购量,利好市占率较高的头部企业。
医疗器械的集采扩面,但不同产品间的降价风险各异。我们指出,医疗耗材的集采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 1)集采规则 (例如价格上限、最低降价要求、再分配规则等)和 2)竞争格局(例如 CR4、进口替代率等)而异。 对于IVD生化试剂,根据江西牵头的26项肝功能生化检测IVD试剂集采办公室(链接),参加集采的企业需较 最高限价(暂未公布)最少降价40%方可入围。我们认为生化检测试剂竞争激 烈并对该细分市场维持谨慎观点,主要由于1)生化检测试剂对国产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和2)市场集中度较低。基于较为严格的集采规则和细分市场激烈的环境,我们认为用于生化检测的 IVD试剂仍面临较高的集采降价风险。我们认为相关集采政策思路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出现明显转变。
针对介入类耗材,我们预计降幅为约70-80%,主要由于大多数产品未曾进入集采,且跨国企业在该细分市场 处于主导地位:a)神经血管取栓支架的终端价超人民币3万元(跨国企业市占率超80%)和b)外周动脉/静 脉介入。但我们预计国内企业如微创、先瑞达和归创通桥有望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乘势获取跨国企业的市场 份额(目前渗透率仅为~3-10%,且手术量5年复合增长率为25-40%)。
我们认为血液透析类耗材在黑龙江辽宁两省集采后(2022年3月,降幅约36%),在此次集采可能面临另一轮 约50-60%的降价。这主要由于国内血透耗材a)市场已达约120-150亿元人民币(按出厂价,不包括血透设 备)且政府为主要支付方和b)跨国企业与本地企业在此市场平分秋色。我们预计人工耳蜗终端价降幅约为40-50%,与同样需要自费/报销比例有限的起搏器集采情况接近。但由于 跨国企业的售后服务仍优于本地企业,我们预计其仍将继续主导该细分市场。